注册 |登录

沙坪小师吧-新址spjyz.gzpwh.com交流论坛教学交流 › 查看主题

7372

查看

1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go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20以内进位加》教材分析

1#
发表于 2012-10-7 20: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加法。在稍复杂些的口算以及四则计算的笔算里,经常会用到本单元教学的加法。

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策略是转化成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计算。如计算8+6,先把8凑成10,再算10加4,这就把8+6转化成8+2+4三个数的连加,学生已经掌握这样的连加,而且算起来比较容易。又如计算3+9经常会想9+3,因为9+3是大数加小数容易思考,而且早于3+9已经被学生掌握。所以,教学本单元的加法,探索计算的思路与方法,能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数学思维的水平。

20以内进位加法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本单元要继续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实际问题里的条件与问题,感知一些常见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下表是全单元计算内容的编排。分段具体内容练习例1

9加几· 教学最基本的计算思路与方法“凑10法”练习十一

集中练习9加几的计算例2

8加几和7加几· 继续用“凑10法”计算

· 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可以想相应的大数加小数练习十二

集中练习8加几和7加几的计算例3

6、5、4、3、2加几· 在大数加小数时,仍然用“凑10法”,在小数加大数时,一般想相应的大数加小数练习十三

集中练习这一段教学的进位加法在上面的表格里可以看到:① 本单元十分重视计算思路与方法的教学,算法既有稳定性,也有灵活性。② 学生掌握本单元教学的计算,需要充分的练习,教材为每一段的教学都配置了一个练习。

1? 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

第88~91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分别是9+2、9+3……9+9。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都用“凑10法”。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逐渐放大。

(1) 例1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操作学具,把盒子外面的1个苹果移进盒子,凑满1盒,形成计算9+4的“凑10”思路。

① 列出算式以后,学生能在图上看到一共有13个苹果,但一般不会注意得出13个苹果的方法。如果追问他们是怎样想的,很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数的,自主“凑10”的学生不会多,甚至会没有。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数”改变为“移”,体会先凑满1盒(10个)的好处。可以顺着学生逐个地数的方法,以盒子里已有的9个苹果为数的起始,指着盒子外面的1个苹果接着数10,并且一边说10一边把那个苹果放进盒里。这样,其他的苹果就不需要再一个一个地数了,从盒子里面10个与盒子外面3个,很容易看出一共13个苹果。

教学要加强先“凑10”的形象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反复进行“移1个苹果”的操作,交流对这个操作的体会。

② 例题呈现了用“凑10法”计算9+4的思路与方法,还通过大卡通说的“9和1凑成10,要把4分成1和3”点出了思路的关键和方法的要领。这是对实物操作的抽象认识,学生看懂附在算式下面的算法会有困难。这就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法。首先弄明白为什么把9凑成10、怎样把9凑成10,然后弄明白9凑成10所要的1从哪里来,9+4变成10加几?

应该要求学生解释算式9+4下面附的计算方法,要帮助他们有条理地说清楚计算的步骤,准确地说出各步计算了什么,内化成自己的连贯的思维。但是,不要进行程式化的机械训练。

(2) 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高“凑10”的水平。

① “试一试”计算9+7,要求先在图画里圈10朵花,看出一共有多少朵,再在算式下面的□里填数,表示凑10计算的思考。这道题让学生再次经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内化“凑10法”的计算思路。大卡通的提问“要把7分成几和几”,不仅指点学生在□里填数,更是凸显了计算9加几的关键。

由于圈花时已经看出了得数,部分学生在□里填数可能先写出得数13,再写出把7分成1和6,这就失去了整理计算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不要颠倒和混乱。

② “想想做做”第1、2两题仍然先形象思维,再抽象思维。让学生在看图、画图中体会为什么把9凑成10,怎样把9凑成10,以及9加几转化成10加多少。这两题的思维水平与例1、“试一试”在同一层面上,起重温、消化、加强“凑10法”思考的作用。

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是连加的过程,“9+1”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凑10法”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也能更简洁、更顺畅。

第5题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9+9,学生能有许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可以通过9+1+计算。又如9+2=11、9+3=12……9加几得数的个位上的数总比算式里的第二个加数少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洁、灵活。

(3) 理解实际问题的问句,识别条件和问题。

在“10以内加法和减法”那个单元,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填写三句话。其中前两句填的是已知数量,第三句填的是由两个已知数量想到的或加、减计算得到的数量。三句话都是陈述句,适合当时的学生接受和理解。本单元练习十一第7题仍然先看图填写数据,填写的前两句话是两个已知条件,第三句话改成问句,是列式计算要解决的问题。第三句话改成问句,三句话就讲出了一个完整的实际问题,教学要帮助学生适应这个变化,分辨已知条件与要求问题。另外,算式的得数加注了单位名称,体现了列式计算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要注意,单位名称是教材给出的,暂时不要求学生写单位名称。

2? 同时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凑10法”,还引导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

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里陆续教学。

(1) 例题要求学生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凑10”经验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比较接近,有些学生会把8“凑10”,也有学生会把7“凑10”。在交流中出现两种“凑10”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凑10”的水平。

教材要求学生在算式下面的□里填数,整理8+7的计算过程,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一是8+7的两种计算都用了“凑10法”,先把一个加数凑10,再算10加几。可见“凑10法”是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有效方法,不仅用于9加几,也能用于8加几、7加几的计算。二是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2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3。把几凑成10和怎样凑成10是灵活的。

(2) “试一试”让学生计算7+9,分两步教学。先说说怎样算,大多数学生会选用“凑10法”,或是把7凑10,或是把9凑10,又一次巩固了“凑10法”,体会“凑10”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然后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

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加法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利用熟悉解答陌生。教材安排这种算法有三点理由: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后续学习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在10以内加法“一图两式”中,学生已有“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试一试”里小卡通的思考,已经有了9+7=16,让学生填出7+9的得数,体会因果关系。“想想做做”第4题是为学生利用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

(3) 练习里的实际问题,图文结合,用对话呈现条件和问题。

学生已经能够在图画里收集数据,还初步认识了条件与问题,本单元结合8加几、7加几的应用,以多种形式呈现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能维持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94页第4题用表格呈现,内含三个实际问题,都用加法计算。在这张表格里,学生可以体会数量关系:“大班有的”与“小班有的”合起来就是“一共有的”,这是比较概括的认识。教学这道题,要指导学生看懂表格里的数据和要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表格里提炼出各个问题共同的数量关系。

第95页第7题,两只兔子的对话是实际问题的两个条件,大卡通的问话是要解决的问题。对话和问话连起来是一道完整的实际问题。图文对话呈现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需要。如果物体的个数较少,可以把物体一个个地画出来;如果物体的个数较多,难以都画出来。对话不受数据大小的限制,呈现条件很方便。教学这道题,可以先说说画了些什么,是一件怎样的事情;再读读对话和问话,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还要把三句话连起来,组成一个数学问题。

第95页第8题的一个条件用图画表示,一个条件在讲话里给出,问句提出了问题。这道题的信息分散,收集与整理的难度大、要求高,学生经常会疏忽图画里的数据。教学时可以先读读已有的讲话和问语,再想想还缺少什么条件,能否找到,学生就会到图画里去数了。

3? 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算法。

进位的6、5、4、3、2加几一共有15道题,其中6+9、5+9、4+9、3+9、2+9,6+8、5+8、4+8、3+8,6+7、5+7、4+7等12道题都是小数加大数,与这些题相关的大数加小数已经在前面教学。还有三道题是6+6、6+5、5+6,新知识的成分稍大些,教材把6+5作为例3,把6+6安排在“试一试”里,都出于上面的分析。

(1) 例3要以“凑10法”为主,因为6+5是这一段里的新知识,5+6也没有教过。至于怎样“凑10”,学生喜欢怎样就怎样算。


(2) “试一试”里的6+6,可以“凑10”算,也可以从7+6、6+5、5+5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凑10”,要让他们体会“拆小数、凑大数”稍方便些。如果选择9+4、8+5推理,能算得更快些。要鼓励并使更多的学生应用这种思路,“想想做做”第1、2题给出了引导与强化。

(3) 选择条件解决问题,体会条件与问题的相关性。

稍复杂的问题情境里,往往条件与问题都比较多。因此,根据问题选用条件、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是应该具有的能力。在6、5、4、3、2加几这一段里,编排了选择条件解决问题的练习,如第99页第8题。三幅图给出了三个条件,每解决一个问题只使用其中两个条件。教学这道题,要抓住问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求跳绳和拍球一共多少人,怎样求拍球和打乒乓球一共多少人,体会每个问题只涉及两个数量的合并,从而到三个条件里选用两个。

4? 在单元复习里,整理进位加法,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有新的提高。

(1) 通过整理进位加法,使学生更加清楚本单元教学了哪些计算,是怎样算的。

计算教学当然要练习计算,这是培养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手段。本单元在新授中,已经安排了比较充分的计算练习。在单元复习里,让学生整理知识,因为整理也能提高计算能力。先用第1题回忆加法的意义,以及进位加的算法,然后在第2、3、4这些题里着力整理全单元教学的计算内容。

① 把36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有序地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其中已经填出了一些算式,也有一些空格要学生填写合适的算式。这张表格让学生知道本单元前后学习的加法题有9加几、8加几、7加几……2加几等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这些题分别是一个数加2、加3、加4……加9的进位加法。教科书要求学生竖着看、横着看表格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不但从中看到学过的内容,还明白各个空格里应该填哪个加法算式。在表格里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算出得数,是对每一名学生提的学习要求,通过指算式说得数,又一次安排了口算练习。

② 一组一组地说出得数是11、12、13……18的加法算式,可以看着加法表进行。相同得数的加法算式排在表格的同一斜行上,如最右上的斜行里的9+2、8+3、7+4……2+9的得数都是11。得数11的加法算式最多,有4组8道,而得数18的加法算式只有1道,且两个加数都是9。找到这些规律是很有趣的,能调动学习热情,集中学习注意,有助于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③ 找到像9+3、8+4、7+5、6+6这些得数相同,而加数互不相同的算式,能体会9加几、8加几、7加几和6加几在“凑10”时的不同。计算这些题都可以把一个加数先“凑10”,由于9、8、7、6需要不同的数“凑10”,所以另一个加数要分别拆出1、2、3、4。只要学生想到这些,他们对“凑10法”的理解与掌握又会有新的进展。

(2) 通过变化问题情境,渐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际问题各式各样,适应各种问题和各种变化,是有能力的表现。教学也可以适当利用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应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已经能够看懂对话,组织成完整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在图画和文字里收集信息,找到有用的数据。复习的第7、8、9、10等题,与新授时的实际问题相比,在呈现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① 用“同样多”间接给出需要的数据。第7题里一班花坛有8朵花,是在图画里数得的。二班花坛里花的朵数无法数得,通过“和一班同样多”间接给出也是8朵。学生在这道题里体会了获得数据的新渠道。

② 第8题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三个已知条件两两搭配,可以提出三个不同的加法问题。选择条件提出问题在教科书里首次出现了。

③ 第9题以文字叙述为主的实际问题,也是首次出现。

④ 第10题的三盒蜡笔里有两盒是小明的,这就有三种可能,各种可能的蜡笔支数不同。因而才有最多几支、最少几支等问题。这道题图文结合呈现,文字量较大,理解并解答这个实际问题的思维要求比较高。
教育何时迈向“现代化”?www.gzpwh.com
spjyz.gzpwh.com

TOP

2#
发表于 2012-10-8 08:32 | 只看该作者

TOP

沙坪小师交流论坛spjyz.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9-17 04:26, Processed in 0.037188 second(s), 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