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沙坪小师吧-新址spjyz.gzpwh.com交流论坛师生风采与作品教师论文 › 查看主题

367

查看

3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go

[获奖论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引导

1#
发表于 2013-6-26 11:0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引导



  [摘要]古人云:“施教主动,贵在引导。”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极为重要。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导”的艺术呢?我们以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有效引导”要来源精彩、旧知、创新、评价,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生成更多精彩。
  [关键词]    有效引导    精彩    旧知    创新    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许多教师曾一度追求热闹的形式化课堂,数学课变成了活动课,数学课变成了劳技课,数学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甚至忽略了数学思考的含量。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游戏、操作、讨论等活动,但我们更应注重数学教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引导”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取归纳之势,概栝总结出新的知识。由于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并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而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问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但回归到课堂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也经常给学生“引导”,似“导”得过多,学生就会缺少思考与表现的空间;“导”的过少,学生的思维和才智又得不到拓展,如何引导才能导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灵动的课堂呢?
  前苏联教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教师都知道,数学这门学科,其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显著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索然无趣,学而生厌。作为一名称职的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在动机,使课堂变得有生机和灵动?
  现在我就以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sell=3,money]
  一、引导来源于精彩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从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的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引导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置于“心求通而未为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情境。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课时,在学习了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之后,老师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让孩子动手玩跳旗子游戏。请孩子从信封里抽一张纸条,并根据上面的提示完成任务。每组小朋友准备一张格子纸,标有上北,每个格子里都有数字,根据从信封里抽出的走棋要求在棋盘上放棋子:从几号格向哪个方向走几步。 第二步:请你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把带来的方向板上的方向填完整。那么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现在就请你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坐在你的什么方向,让我们猜猜他是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使用游戏、猜谜、讲故事、设置悬念及“情境串”等形式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想学”。
  二、引导来源于旧知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习得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科由于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的信息作为引导的“话题”,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来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设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困难,有许多疑问等待解决。这时,让学生合作交流一番,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疑惑,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同认识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教师可让学生操作合作交流梯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明白,原有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又是原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没有直接说出或用一连串的相关问题引出规律,而是提出一个有一定包容量的问题:“从上往下看,等号左边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移动的,等号右边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分组交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甚至争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引导来源于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突破教材表面局限,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解和领悟,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规律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不只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探索更深的东西,把学生的思维通过数学问题引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去尝试创新,提高学生的探求数学的能力。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引导的本意。如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而中等以上的学生则在突破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在概括新学的知识中尽量发挥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理解。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如在讨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何是(上底+下底)×高÷2时,大多数学生都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但也有一些学生把一个梯形通过割移论证,培养了思想的开阔性,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四、引导来源于评价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心理学家指出:在小学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所以我们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创设愉悦情境,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不断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
  而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的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语言。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把评价定位在判断与同步,激励与促进共存,明理与导向共存上,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引导学生通过蘑菇图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一环节中,由于一年级学生刚接触到解决问题的知识,所以在引导上感觉很吃力。起初,学生总会这样说: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8个蘑菇。这样看来,学生在答非所问,此时,教师不能一下子对学生作出否定,而是要作出鼓励并引导:“你能从蘑菇图中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说得很流利,真棒!”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现在你就是一名小老师,把你从蘑菇图中发现的问题说出来考考大家,既然是考大家,就是不要告诉大家答案。再试试,一定赢得大家的掌声。”结果,那位学生并不因为自己讲错而失去信心,而是充满自信,大胆尝试,最后流利的向全班同学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从而曾强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得到较好的发展。
  及时、准确、积极、有效的“即时评价”方式,不仅对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更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如此,课堂中良好的“即时评价”因增添了许多情感和人文因素,而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了起来。比如遇到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问:“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思路告诉全班同学?”当学生纷纷举手时,你就可以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当学生列举许多不同的方法时,应立即给予肯定:"你们真行!”对待一些不经常发言的学生你可以这样问他:“其他学生都说了自己的见解,你不想试试发表一下你的意见吗?”即使答错了,仍要表扬。“你能站起来说,老师和同学已经很高兴了,没关系的,慢慢来!”如果回答出人意料,教师就要更加赞赏。这样一来,教室气氛愉悦,学生心情放松。这样即倾听教师,又倾听学生,不仅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关注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潜在能力,让学生人人都享受“成功之乐”。
  总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活动者。”这就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排斥教师的引导。教师是“平等中的主席”。在教学中, 教师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的中立者,而应成为教学对话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正确引导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时刻把握课堂前行的航向,牢牢抓住引导这根“权杖”,促使学生有效发展,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淑春《有效引导_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3]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出版社
[4]陈旭远 《推进新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陈旭远 《新课程新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8]牛献礼 《小学教学参考》2007第1~2期 P23~24——“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
[9]王丽杰  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0]束云龙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0 第6期《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
[11]《教学与管理》(ISSN1004-5872)2008年第6期《学生的自主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12]《数学教学研究》(ISSN 1671-0452)2008年第9期《让“自主探索”与“有效引导”激情共舞》


作者:黄剑龙
[/sell]
教育何时迈向“现代化”?www.gzpwh.com
spjyz.gzpwh.com

TOP

2#
发表于 2013-6-26 14:18 | 只看该作者

TOP

3#
发表于 2013-6-26 14:21 | 只看该作者
七里小学阅读

TOP

4#
发表于 2013-6-26 14:32 | 只看该作者
yue

TOP

沙坪小师交流论坛spjyz.gzpwh.com |联系我们

GMT+8, 2024-9-17 03:36, Processed in 0.049885 second(s), 8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1

© 2001-2010 Comsenz Inc.